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生殖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研究中心)为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于1984年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是集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生殖保健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省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卫生医疗单位。
科室设置及医资力量
中心内设生殖医学科、妇科、男性科、麻醉科、检验科、药剂科、影像科、医务科、护理部、科研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质控科、设备管理科、财务科、人事科、行政办公室、后勤管理科、保卫科、继续教育科、供应室、病案室、统计室、图书资料室等23个科室。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中心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由原来在编的29人发展到201人。其中医学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47人;硕士研究生24人,博士研究生2人。
主要任务和服务项目
主要承担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临床技术服务等业务工作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广西省级检验质量控制及孕前优生数据管理任务,同时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手术、优生优育咨询和出生缺陷干预、不孕不育诊治及辅助生殖技术、计生手术并发症及残疾儿童鉴定等围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的生殖保健医疗服务。
(一)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试管婴儿研究)
中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项目于2007年7月获得卫生部批准正式运行,成为广西三家获批准正式运行的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计生系统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生殖中心。中心在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取得了广西“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和“序贯囊胚培养”等7个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填补了广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空白。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心共完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3576周期(其中冻融胚胎移植9414周期),目前已出生试管婴儿(活产儿)12874个(其中冻融胚胎活产儿3059个),尚有1949例在孕(其中冻融胚胎在孕898例),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心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解除了不孕不育患者的后顾之忧,对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中心也由此成为目前广西业务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生殖中心。
(二)临床妇科诊疗业务
在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的开展和推动下,中心临床妇科业务也由原来单纯的从事计划生育四术发展成为以腹腔镜、宫腔镜特色见长的综合性临床诊疗服务。自2001年至2015年6月30日共做腹腔镜15150例,宫腔镜15491例,是广西妇科腔镜业务信誉较好的特色单位。腔镜手术的发展,使我区计生手术疑难杂症及手术并发症鉴定能在中心顺利进行,为基层技术服务及省级并发症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共完成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病残儿医学终审鉴定100余例。
(三)计生手术
目前,各种计划生育手术、绝育术后复通术及其他手术每年超过3000人次。
(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
中心严格按照要求大力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积极承担全区优生促进工程项目指导、督查、培训任务,积极探索高效工作模式,有效促进该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对各项目县检查质量的控制,广西在国家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数据分中心的运营、维护和在线答疑工作,审核指导各项目县(市、区)填录报表确保档案工作质量。2015年完成了2010年至2014年广西161万人份孕前优生数据分析报告,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下一步工作的切实加强做好了准备。
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中心在临床业务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大力引进人才,逐步健全科研管理体制,专门设立了中心科研科及科研实验室,安排了3名硕士、1名博士专门负责具体科研工作,实现了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中心参与完成的国家课题《中国男性生育力基本指标和生殖相关基础生理数据的调查》、《中国男性生殖资源数据库与精液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和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综合干预模式及示范研究—地中海贫血的人群干预模式研究》,分别获得国家人口计生委“十一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合作单位)和三等奖(主持单位)荣誉称号及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合作单位)三等奖。同时承担自治区科技厅、原广西卫生厅和人口计生委科研课题50余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中心的科研工作正在朝着不断强化和提升的道路发展。
新技术新成果
中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项目于2007年7月获得卫生部批准正式运行,成为广西三家获批准正式运行的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计生系统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生殖中心。中心在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取得了广西首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首例“序贯囊胚培养”、首例“附睾穿刺”、首例“选择性减胎”、首例“冻融囊胚”、首例“冻融附睾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首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冻融附睾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试管婴儿的成功,填补了广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空白。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中心共完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1544周期,目前已出生试管婴儿(活产儿)4381个(尚有1264例在孕),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不孕不育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对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中心也由此成为目前广西业务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生殖中心。
公益事业情况
中心积极发挥广西计生科技龙头作用并大力开展扶危助困活动。
(一)积极发挥广西计生科技龙头作用
10多年来,为基层培训上课超过50000人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同时接收安排近200名基层技术人员到中心进修,解决基层上送的计生手术并发症老大难病例100余例;对口支援基层技术服务站医疗设备共300多万元,指导、培训基层开展规范医疗服务和优生促进工程,成为广西计生科技服务的坚强后盾。
(二)大力开展扶危助困活动
近年来,为各类抗灾救灾及公益事业活动捐款达309202元。其中,五次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捐款以及党员交特殊党费148230元,两次购买“爱心香蕉”、上交救灾助困爱心捐款11000元,2010年“抗旱救灾”捐款11000元,“支援玉树,抗震救灾”捐款10000元,为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6020元,2014年为因超强台风“威马逊”受灾群众捐款17500元。
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经过十年奋发图强,我们的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目前除事业核定的29个编制外,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72个,业务创收逾8亿元,为国家上缴个人所得税超过1000万元;每年的业务收入除弥补财政投入不足的缺口和自身发展建设之外,多年来还支持主管部门活动及其他直属单位1000多万元;投入各项医疗设备及服务场地维修改建经费5000多万元;储备新业务用房建设经费1.8亿元,目前开工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新业务用房的建成运营将促进单位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广西计生科技服务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中心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业务收入连续3年突破1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好评和上级的肯定。中心先后荣获“全国计生科技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计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区直机关文明单位”、“区直工委先进基层党组奖”、“广西文明庭院”、“广西工会一等奖”、“区直机关学习型党支部”和“2011年区直机关工委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创新最佳主题实践活动”等市厅级和省部级重要荣誉20余项。
便利的地理交通环境
中心位于南宁市河堤路73号,紧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老干部中心,公交乘车:26路、27路、701路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往柳沙方向走1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