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

一、鉴别诊断荨麻疹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风团,故诊断不难。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有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即可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需与慢性荨麻疹相鉴别。可用玻压诊法,即用玻片压于皮损上,本病皮损见原有大片红斑消退,但中央的紫癜不退。1、慢性荨麻疹在组织学上有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除单核细胞外,还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也可见核尘,大多数见到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但无纤维变性、坏死等坏死性血管炎的特征2、本病还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鉴别, 前者除病理学检查以外,还可用简单的“玻片压疹法”来区别:用载玻片压在UV皮损上, 原有的红斑消退, 而临床上不明显的紫癜变得肉眼可见 ; 根据UV患者抗ds2DNA 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 无或仅有轻微的内脏损害,可与SLE 鉴别。

一、西医1、治疗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以支持性疗法为主:①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以预防肾损害等全身合并症。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决定,一般相当于强的松30~50 mg ,可以分次口服或缓慢静脉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损大部分消退后,逐渐减量。由于有时病程可长达数月,因此,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②可以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芬必得、诺松等。③部分病例用氨苯砜治疗有效。④必要时,也可考虑应用地塞米松。用法为5 mg 静脉滴注,1 次/ d ,连用3 天停4 天,或2.5 mg 口服,12 小时1 次,每周连用3 次。一般抗组胺类药物无效,但可以对症止痒。5.免疫抑制剂 可服用环磷酰胺2~3mg/(kg·d)或硫唑嘌呤2~3mg/(kg·d)。2、预后皮损消退后常遗留有色素沉着,常反复发作持续数月或数年。二、中医1,中医偏方:外洗方: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