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鉴别放射病造血系统的改变应与慢性苯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缺铁性贫血、肝炎等相鉴别;临床症状应与神经衰弱、内耳眩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放射性白内障应与并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眼等)、老年性、先天性及全身代谢有关的白内障等鉴别。1、慢性苯中毒:由于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而引起的慢性中毒,患者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血液变化是其主要表现,患者会相应出现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2、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潜伏期不一,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3、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致使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患者有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贫血症状,青少年会出现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等症状。4、肝炎:是肝脏的一种炎症,致病因素多样,最常见为病毒。平时多见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5、更年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6、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其它疾病如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内肿瘤和高度近视等影响晶体的营养和代谢而引起的晶体混浊。
一、西医1、治疗1、以造血损伤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疗(1)减轻和延缓造血器官损伤的发展,促进损伤的恢复。(2)防治由造血损伤引起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另外,由于放射病的损伤涉及全身各器官,所以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达到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安全渡过极期。2、分度、分期治疗(1)轻度放射病在平时可短期住院观察,对症治疗。(2)中度以上放射病都需住院治疗,但中度的早期治疗可简化,重度和极重度不仅应立即住院治疗,而且要抓紧早期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做到所谓“狠抓早期、主攻造血、着眼极期”,有利于提高治愈率。(3)初期:主要针对初期症状对症治疗,并根据病变特点采取减轻损伤的措施。①保持病人安静休息和情绪稳定;②早期给抗放药;③镇静、止吐等对症治疗,如给安定、灭吐灵等;④有眼给合膜充血、皮肤潮红等症状者,给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脱敏药;⑤改善微循环;⑥重度以上病人早期给肠道灭菌药,并做好消毒隔离;⑦严重的极重度病人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4)假愈期:重点是保护造血功能、预防感染和预防出血。①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进食,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并易消化的食物,极重度病人可用静脉保留导管补充营养;②保护造血功能,延缓和减轻造血损伤。可口服多种维生素,重度病人可少量输血;③预防感染和预防出血;④需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极重度病人,若初期未进行,进入本期后应尽早移植。(5)极期:抗感染和抗出血是这一期治疗的关键问题,同时要采取有力的支持治疗,供应充分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促进造血功能恢复。①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肺水肿,注意观察病情变化;②抗感染、抗出血;③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给Vit.B4、B6、B12,叶酸和DNA制剂,可应用造血因子以及补益和调理气血的中药;④在供应充分营养(包括静脉补给)的同时,根据需要补充钾离子和碱性药物,同时可给与辅酶A、ATP等能量合剂。(7)恢复期:主要防止病情反复,治疗遗留病变。①加强护理,防止病人过劳,预防感冒和再感染,注意营养摄入和观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②继续促进造血功能恢复,贫血病人可给铁剂、服用补益和调理气血的中药,或少量输血;③有消化不良等症状者,对症处理;④临床恢复期过后,应继续休息,调养一段时间,脱离射线工作。经体检鉴定后,可恢复适当的工作。2、主要治疗措施1、早期给与抗放药:抗放药是指在照射前给药和照射后早期给药都可减轻放射病的一类药物,对中、重度放射病效果较好。2、改善微循环:照射后早期微循环障碍可加重组织细胞损伤,尤其是重度以上放射病更为明显。可于照射后最初3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天500~1000ml,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和复方丹参注射液。3、防治感染:防治感染在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入院清洁处理:洗浴或用1∶5000洗必泰药浴。(2)消毒隔离:病室经常用紫外线消毒和消毒液擦试,重度以上病人应住入层流洁净病房。(3)注意皮肤粘膜卫生:要经常洗浴或擦浴,加强口腔护理,禁用牙刷,常用消毒液含漱。每次餐后都要用消毒液漱口和用含消毒液的棉球擦试口腔,生殖器和肛门每天药浴。(4)应用肠道灭菌药:重度以上病人早期口肠道细菌,减轻肠道感染。可口服黄连素、复方新诺明、新毒素、庆大毒素等。由于抑制了肠细菌,应适当补充Vit.B4、B2。(5)全身应用抗菌药:这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用量宜大,以静脉给药为主。并根据血液或咽拭子培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种类,注意用药和防止毒副反应。(6)其他:增强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注意局部感染灶的防治、防治二重感染、注意间质性肺炎和防治等。4、防治出血(1)补充血小板和促进血小板生成:给严重出血的病人输注新鲜血小板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出血措施。(2)改善血管功能:在假愈期即可开始应用改善和强化毛细血管功能的药物。如:安络血(肾上腺素缩氨脲)、5-羟色胺、Vit.C、P等。(3)纠正凝血障碍:可用6-氨基已酸(EACA)、Vit.K3等。5、其他:输血及血液有形成份,如白细胞、血小板等,输血时要注意输注速度,避免加重肺水肿和脑水肿;可进行骨髓、胚胎肝和外周血的移植;应用造血因子进行放射病的治疗;使用辐射防护剂,但疗效不显著,有的有效时间短,有的毒副作用大,使用受限制。